首页

宠儿鞋跟插马眼

时间:2025-05-30 05:29:31 作者:乡村老屋巧改造 民众乐享田园慢生活 浏览量:21210

  中新社长沙5月29日电 题:乡村老屋巧改造 民众乐享田园慢生活

  作者 付敬懿 张卓

  清晨,沏上一壶清茶于院落竹亭中小憩,湖南怀化鹤城区水垅村山见茶馆店长胡世军与妻子李绘享受着田园慢生活。这里平时是生活的“港湾”,节假日则变成“网红打卡点”。

  在距离城区约八公里的城南街道水垅村租下一间民房,用一年时间修缮老木屋、设计景观,从广东返乡的胡世军打造了一个属于自己的“田园院子”。从最初设想的田园隐居,到只接受预定的餐饮小院,夫妻俩“享受生活,不被田园所束缚”。

  近年来,回乡改造老屋的热潮在年轻人中兴起。砖瓦平房在他们的巧手下变成精致小院,并迅速发展成咖啡茶社、民宿、花园、酒馆等农文旅融合新业态。

5月27日,山见茶馆店长胡世军与妻子李绘在自己打造的“田园院子”散步。 张卓 摄

  在长沙望城区茶亭花海核心片区,“90后”望城姑娘谭葑姣2020年租下一椽土砖房,化身泥瓦匠、花匠、木匠,用一年时间打造了一座属于自己的小院——某谭小院,过上“我有一个院子,面朝花海,馥郁芬芳”的生活。

  从线上做自媒体到线下经营乡村,谭葑姣将家乡闲置老屋改造成可餐、可茶、可宿的诗意空间,吸引众多年轻人来此围炉煮茶、看露天电影等。

  当下,越来越多人想体验乡村慢生活。怀化市民尹萍、尹玲两姐妹2019年在城郊方石坪村签下两栋年久失修的老屋长租合同,房前花草、屋后果蔬、室外茶台,“双尹居”被改造得舒适惬意。

  这几年,村民指导两姐妹养鸡鸭、采野菜、捡河螺、种果蔬,她们则和村民分享养花经验。这种闲适生活,吸引了10余户亲朋好友来此租房居住。如今,方石坪村超七成闲置农房都已对外租赁,尹萍也成为村里的001号“荣誉村民”。

5月27日,原本破旧的乡村老木屋在胡世军的改造修缮下,成为精致田园小院。 张卓 摄

  “回到闲置许久的老房,告别多年打工生活,打造自己的世外桃源”“花一年时间修缮50年的老宅子”“亲手改造我的梦中小院”……在中国的社交媒体上,许多网友分享自己陶渊明笔下“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意栖居生活。

  此前,中国各地纷纷尝试盘活乡村闲置资产,在老屋修缮过程中植入具有现代元素的文化创意、艺术创作、民宿风情、非遗工坊等。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也提出,“探索农户合法拥有的住房通过出租、入股、合作等方式盘活利用的有效实现形式”。

  “鼓励村民租赁闲置房屋或以房屋入股的形式分红,在帮助新业态顺利、快速进驻的同时,促进村民增收。”怀化鹤城区城南街道党工委书记周福长说。(完)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年中经济看亮点丨外贸半年报 稳中向好亮点多

坚持稳中求进,就要兼顾需要和可能,从经济发展规律和中国经济客观实际出发作出理性决策。我国经济呈现波浪式发展、曲折式前进、趋势性向好的态势,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2020年至2022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4.5%左右,明显高于世界平均水平;2023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2%,领跑全球主要经济体,增速连续名列前茅……这些年,中国经济体量稳居全球第二,形成了良好稳固的基本面,仍然是全球增长最大引擎。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王一鸣表示,“十四五”时期,中国经济的潜在增长率依然有5%至5.5%,经济稳定增长有内在支撑。TCL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东生说,5%左右的增速目标稳健可行,向市场和企业家传递出积极信号。2024年,尽管中国经济仍面临一些困难挑战,但随着疫情“疤痕效应”减弱、相关风险隐患化解、有利因素累积增多、政策效应持续叠加,经济有望加快向潜在增长水平回归,“5%左右”有望在经济持续稳定恢复中实现。

协同联动发展长江经济带

10月13日,实载29.44万吨几内亚铝土矿的“沙钢信心”轮在山东港口烟台港完成卸船,这是烟台港累计接卸的第29条30万吨级铝土矿船舶。

世界首例!美国医生将基因编辑猪肾移植到患者体内

老街成为潮流集散地的背后,除了政府的规划引导,也离不开专业团队规划业态,营造街区氛围。安庆迎江区专门成立国企背景的文旅企业统一运营街区。“业态规划上,我们对倒扒狮街、国货街、四牌楼三条老街做了功能区分,已具备文化体验、游览、导购、研学等多种功能。夜间经济打造方面,街区适时进行美陈亮化,搭建多业态融合的夜间娱乐消费场景,延伸打造夜间经济生态链。”安庆滨江文旅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姚远说。

国家能源局:新型储能装机规模稳步增长,已投运装机超4400万千瓦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习近平在厦门工作的那三年,正是厦航艰难起步的三年,也是依靠改革决心与创新智慧将困难逐个攻克的三年,开创了民航改革的先河。

时政长镜头丨万千气象

要持续开展好“民族团结一家亲”和民族团结联谊活动,把民族团结落实到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中,贯穿到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各环节各方面,让民族团结之花常开长盛。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